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龍眼炭的故事

春天到了,天氣暖了,太陽出來了露出圓圓的笑容,
葛明祥陶火爐裏的龍眼炭不再放射溫暖,
鐵壺也被擱在架上,
還是懷念冬冷的感覺,
升起炭火煮水,把冰凍的手放在爐圍上取暖...
冬天對我來講就等於龍眼炭。
龍眼炭:
快要焙遺忘的傳統產物「龍眼炭」,茶葉盛產時期至今龍眼炭仍被利用於焙茶,
以南投鹿谷一帶茶農為代表,茶農將龍眼炭搗碎之後放入焙籠內覆 蓋上一層炭灰,
利用炭火的溫度來烘焙烏龍茶,茶葉經龍眼炭約十幾個小時的中火烘焙,龍眼香與茶香競吐芬芳迷人,甘醇甜潤多次沖泡依然韻味無窮,這就是龍眼炭 烘焙的頂極烏龍茶。
龍眼炭與荔枝炭非常相似很難分辨,因為龍眼木與荔枝木質非常堅硬,相對的燃燒時間也比較長。
簡單的分辨燒成的龍眼炭表面有如捲毛般S狀,荔枝炭則呈直絲狀。
龍眼炭的特點就是無煙、溫度穩定、帶有果香不嗆鼻不燻眼,燒完灰燼呈雪白色;
木炭長久以來伴隨著老一輩走過心酸的歲月,
在生活上扮演著多重的重要角色,如
燒水煮飯、生火取暖、除濕除臭。水塔的過濾都用得到,甚至還用在焙茶、
燒烤食物等等,古早現在與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
木炭報國的故事:
日據時代「台中州木炭報國宣誓式暨製炭實地指導實施狀況」的報告裏記載著:當時台灣的木炭消耗量約一億斤餘,一個人相當約20斤的消耗量,台灣本島還算可以自給自足,可是內地(日本)生產不足加上必須提供對岸(中國大陸)的補給,所以要求台中州木炭業者為聖戰之需提供並作出增產計畫。增產宣誓的同時並要求提供優質又價廉的木炭、官方針對增產盡可能的給予木炭業者行事上的方便以及製炭的技術指導,期待官民一心一體確保需求量的穩定。同時日本內地也派出製窯專家來指導,築窯的方法依構造來看、窯心、窯蓋、窯門、火口、點火室、煙口孔、煙桐等等,其實是大同小異,多依現地地形、風向等經修改後進行實際生產。
木炭的總類:
台灣產:龍眼炭、荔枝炭、相思木炭、木麻黃炭、竹炭
進口炭:日本備長炭、日本竹炭、紅木木炭、椰子炭、中國相思木炭
精煉炭:原子炭、炭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