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日本抹茶道與煎茶道之變遷

 中國的喫茶文化在宋元時主要以團茶(餅茶)為主,將茶餅削片,搗碎放入厚胎的茶碗內,注入沸騰過的熱水,持茶筅攪拌使茶末產生細緻的泡沫飲用之。抹茶道於唐朝藉禪僧傳至日本,當時海船載來唐土文物的混用融合,日本抹茶於焉誕生,正式以抹茶道而發展至今。



















 但是中國歷經宋元進入明朝後期,以往傳用的團茶幾乎被荒廢,取而代之的是茶葉(散茶)的使用,將茶葉以熱湯泡開飲用的風氣成為主流。特別是明末江南文人墨客等百傳千傳喫茶的樂趣,同時寄情詩歌,書畫等的玩賞,互相交流深固情誼,閒適之風盛極一時。



 在道具上也少不了宜興窯的紫砂茶壺或景德窯的純白,青花從簡樸的紋飾,詩文,花鳥,動物等,甚至薄胎小巧可愛個性十足的茶碗等,煎茶獨自的各種道具從此完備,而文房四寶在茶席上也是不可或缺,這樣的風氣直到清末都沒有停止過發展。


*節錄自靜嘉堂藏『煎茶具名品集』館長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